百位名医下基层:“最希望留下技术”,乡镇也能看大病发表时间:2023-11-02 14:26来源:南方周末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首席专家黎均铭在给患者做康复训练。 医生讲求实践,面试并不能让院长们完全放心。“招专家不是招大学生,到了这个年纪,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在签聘任协议前,不少卫生院都希望先见见专家的真本事。 基层卫生院聘请外科专家时执著于腔镜和微创技术,在于“医院有设备,但没人会用”。“在我们这里,不会用腹腔镜的医生就是普通医生,会用腹腔镜的就是高端医生。” 对于很多首席专家来说,院长是不是“干事的人”,是选择来该院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让专家对医院有文化认同,就要营造出学科发展好、职工发展好、为患者着想的文化氛围。” “我们最希望专家把他的技术留给我们,这是吃饭的本钱。”相比看门诊,医院归根到底还是想得到专家的技术。 刘建祖刚填好卫生首席专家的志愿,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中心卫生院(下称连滩卫生院)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刚退休,在连滩卫生院党委书记姚嘉新看来,刘建祖简直是不二人。澳炅涮蟮奈颐且遄孟,刚刚退休的最好”。 61岁的刘建祖刚退休一年,之前在供职医院担任普外科主任,经同事介绍,得知了广东省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项目。 与姚嘉新一同“相中”刘建祖的,还有另一家中心卫生医院。不过,当该家医院院长打电话“挖人”的时候,刘建祖已经坐在连滩卫生院办公室里与姚嘉新喝茶了。“电话来迟了几分钟,我刚答应这边,反悔了不好做人。”刘建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被“抢”的还有来自全国其它地区的退休名医。为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更为便捷、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2018年,广东推出“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面向全国选聘100名退休医生担任中心卫生院的首席专家,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 2023年2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广东省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启动实施新一轮计划。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有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 不同于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卫生首席专家将直接深入到广东省47家中心卫生院全职工作,开展“三个一”——建设1个特色专科,开展1项以上新业务、新技术,传帮带打造1个专科团队,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矛盾。 生活在粤北乡村广东河源凤安镇的一名14岁留守儿童已成为上述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患有扁平足,因为脚疾、交通不便,很难前往80公里之外的惠州大医院就医,直到卫生首席专家来到离家7公里的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中心卫生院(下称蓝塘卫生院)。 “手术很成功,像他这种情况在外面地方反复治疗效果也未必好,现在既就近治疗,也解决问题。”主刀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退休骨科专家陈庠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陈庠仑是蓝塘卫生院选聘的骨科首席专家。 不仅看真本事 还得会讲普通话 被47家基层卫生院相中是第一步,但想拿到卫生首席专家的聘书,还要经过面试。《实施方案》规定,面试时,应邀请地级市三甲医院相关专家对申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充分考虑本地区语言文化、饮食习惯、风土民俗等实际情况。 常见的技术问题包括:一个手术如何操作,某种疾病有何治疗方案,带外科团队1-2年怎么带等等。面试之后,专家组再向医院提供相应建议。不同医院亦有选人侧重点,例如蓝塘卫生院、留隍卫生院等就格外关注外科专家腹腔镜、微创的手术能力。 除了医疗技术,语言、家庭等也是关注重点,“不要求会说当地语言,但普通话要过得去”。相比第一轮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新一轮计划吸引到的广东省外专家数量增长不少,而广东有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中心卫生院(下称留隍卫生院)面试的一位外科专家,技术好、人也好,唯独口音太重,讲的普通话连专家都很难听懂,只能作罢。 医生讲求实践,面试并不能让院长们完全放心。“招专家不是招大学生,到了这个年纪,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下称杨村卫生院)院长吴开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签聘任协议前,不少卫生院都希望先见见专家的真本事。蓝塘卫生院院长陈伟高专门请外科首席专家胡玉辉做了两台手术,请专业人士跟他探讨输尿管结石等常见三、四级手术的要点,层层把关后,他才放心聘请。 破解“医院有设备 但没人会用”困局 基层卫生院聘请外科专家时执著于腔镜和微创技术,在于“医院有设备,但没人会用”。 蓝塘卫生院扩建时引入的设备,会使用的人并不多。“在我们这里,不会用腹腔镜的医生就是普通医生,会用腹腔镜的就是高端医生。”院长陈伟高向南方周末记者直言。 希望聘请医院紧缺领域的专家,这是诸多中心卫生院的共同愿望。比如连滩卫生院骨科、神经外科之前有云浮、肇庆的帮扶专家,但一直缺少普外科专家,虽与三甲医院签约帮扶解了燃眉之急,但每周坐诊两三天依旧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所以这次专门聘请普外科专家。 广东省卫健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硬件设施完善后,如果相关配套制度仍固守成规、不及时进行调整,很可能出现“只有大楼、没有人才”“开局良好、后劲不足”的局面。2023年7月,外科首席专家丁胜文刚来杨村卫生院就做了十几台腹腔镜手术,以后当地村民就不用到外地去做腹腔镜手术了。 “没有完善的师资队伍,这是我们基层最大的困惑。”连滩卫生院党委书记姚嘉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原单位南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首席专家卢书文做手术是团队作战,一台手术他只需要做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刚到杨村卫生院做首席专家时,一台手术从消毒、铺单开始,他都亲力亲为,将大医院的管理规范教给杨村卫生院的基层医生。 首席专家的到来,可以帮助基层医院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杨村卫生院院长吴开锋感叹,首席专家展现了他所在的上一级医院的管理水平,在专家来到卫生院这一段时间里,整个科室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另外,在首席专家的建议下,基层医院也根据诊疗需要补充相关药品,更好满足患者需要。老年病学主任医师闫新政来到留隍卫生院后发现缺少一些药物,随即在院长的支持下,医院补充了20余种药品。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中心卫生院是广东省内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之一,新落成的院区建筑面积25771平方米,按编制床位250张建设配套。 “用心用情, 让专家认同医院文化” 和退休名医过去供职医院相比,新的工作环境确实有较大差距,而且离开家人到不熟悉的地方,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如何留人这一问题就摆在了很多卫生院面前。 基层卫生院能为首席专家提供的薪酬并不高,但大家想方设法在用心用情上下功夫。如提供合口味的饮食、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有卫生院做得更细致——夏天太阳晒,为专家保留单独的室内停车。才抛ㄈ税镏沂煜ば畔⒐芾硐低车。 留人先留胃,留隍卫生院没有食堂,特地为专家请了厨师做饭,既有本地菜,也有专家的家乡菜。下班后,医院的同事也会邀请专家到家中吃饭,让他们感受到员工的尊重和家庭的氛围。 对于很多首席专家来说,院长是不是“干事的人”,是选择来该院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村卫生院院长吴开锋认为,留住专家要先知道对方所求,外科专家的心愿是继续自己的手艺,将技术传承下去。所以,医院就将外科团队交给外科首席专家丁胜文带,让他觉得工作有意义,带起一个学科有成就感。“要让专家对医院有文化认同,就要营造出学科发展好、职工发展好、为患者着想的文化氛围。”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不少退休专家放弃了远高于20万的薪资,来到广东一些卫生院应聘首席专家。 留隍卫生院外科首席专家张凤云刚退休时去了北京一家新建的社区医院,待遇好但医院迟迟不开张,清闲反而让她担心“作为外科医生,再这么闲着就浪费了”,看到广东招聘消息,就填了报名表。 之前在四川工作的张凤云感叹“客家话比英语还难”,为了克服语言关,留隍卫生院配了一名本地医生作翻译,与张凤云一起看诊、查房,做好翻译的同时也学习知识。 蓝塘卫生院选聘的一位会微创、会腔镜还懂管理的专家,因个人原因要推迟到医院工作时间,陈伟高生怕有变故,和副院长、医院办公室轮流给专家打电话,直到将执业变更到蓝塘卫生院,敲定入职时间,才稍微放心。 “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服务期限三年,医院可结合实际与专家1年1签或一次性签订3年协议。医院各有考量,例如,留隍卫生院选择1年1签,给双方留有余地,“不要捆死大家”;而蓝塘卫生院,为能留住专家,直接签署了三年期合同。 广东省卫健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新一轮“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中,共有186人提交报名信息,经审核,144人进入面试环节,最终100个岗位全部完成人员录取工作,录取率为100%。2023年7月1日,首席专家已到岗开展工作。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中心卫生院内排队取药的患者。 从3分钟到20分钟 用服务留住患者 即便是专家,要马上取得患者的信任也并不容易。 中医首席专家黎均铭来到连滩卫生院第一天,门诊只看了三四位患者,其中还包含慕名而来的医院职工。而他在原来供职的医院,半天就能看三十多位患者。 在基层,患者一般年龄偏大、就诊意识相对薄弱,感到身体不舒服去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肚子痛得厉害,一看晚期了,别人看到这病医院治不好,以后更不会来了。”丁胜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经常遇到肠癌晚期、梗阻、穿孔的手术,早中期疾病反而少。 这也间接影响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张凤云曾遇到一位患者,不相信留隍卫生院的麻醉能力,要求转院到梅州市医院手术,最后采用的也是相同方案。 在姚嘉新看来,中心卫生院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他希望自己医院的医生都能有很好的服务态度,尤其在乡镇这样的熟人社会中,30万人口耳相传,贴心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容小觑。技术反而其次,只要患者留下来了,医生可以请教专家,也可以邀请专家过来做手术。 大医院患者多,就诊时间自然就少,闫新政发现在自己原单位一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只有3分钟左右,但在留隍卫生院,在一位患者身上能花费15-20分钟。 尤其患者如果是基础疾病叠加的老年人,一次看诊就要解决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很多农村老年人其实对自身疾病并不清楚,健康意识差,需要医生多问几句,张凤云有次问一位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对方说没有,但是一测,血压特别高。 目前,每家中心卫生院的辐射人口在30-50万,“如果周边人可以直接到中心卫生院看病,不跑去云浮、惠州,车费都能省下两三百。”陈伟高说。 据陈伟高初步统计,引入专家之后,蓝塘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增长30%以上。而留隍卫生院2023年7、8月平均门诊量6000例,比1-6月平均门诊量增加近1300例,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50%。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中心卫生院聘请的首席专家闫新政、柳江带领医院年轻医生查房,询问患者康复情况。 “希望专家把技术留给我们, 这是吃饭的本钱” “医院还没有开展过骨科,你来到这里能不能顺利工作?”蓝塘卫生院选聘的骨科首席专家陈庠仑刚来到医院时,院长还有些犹豫。“骨科病人占外科病人40%以上,正是因为没开展,所以市场很大、前途很广。”陈庠仑很有信心。 最开始的骨科器具甚至是陈庠仑自己带来的,之后才陆续采购了其他器械。事实证明了陈庠仑的判断,骨科建立起来后,从没缺过病人,其他医生遇到骨科相关疾病的患者也转给陈庠仑,之前漏诊、转诊的患者就留在了医院,转诊率从过去的100%下降到30%-40%。 这正是“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最希望看到的——建设1个特色专科,开展1项以上新业务、新技术,“传、帮、带”打造1个专科团队。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陈建平是首批下基层专家之一。退休后,他在连滩卫生院“二次创业”建了一个康复科。刚到岗时,医院缺少设备,只能拿出30万让陈建平选购耗材,他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康复耗材。如今,连滩卫生院康复科能够开展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6类58项,年康复治疗人次从2017年约1万人发展至2022年4万人。 “我们最希望专家把他的技术留给我们,这是吃饭的本钱。”相比看门诊,留隍卫生院书记叶壁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医院归根到底还是想得到专家的技术。 广东省卫健委的统计结果显示,在首批计划之后,有65.2%的中心卫生院在首席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包括妇产科、中医科、儿科、普外科、消化内科等特色专科。 蓝塘卫生院聘请的心血管内科专家曾中博之前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执业,距离蓝塘卫生院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医院看中其患者基础好,镇上也有不少居民专程到惠州找他看病。希望他能指导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带来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将来增设一个心血管疾病特色专科。 张凤云向南方周末记者描绘了自己的构想:第一年前三个月让医生熟悉操作乳腺手术,之后三个月可以上手简单的缝合,再经过半年进修,争取逐渐将乳腺科从外科中分离出来,只有专业化,患者才会信任。“乳腺科耗资少,没有复杂的设备要求,很适合作为一个新设的专科。” 医生是一个永远学习的职业。闫新政发现,基层医生通常在看诊中积累经验,缺少系统的理论培训,他计划将农村的常见疾。绺哐埂⑻悄虿〉,做成几期30分钟左右的小课,培训年轻医生。 丁胜文则希望慢慢将大医院的工作作风移植到杨村卫生院,他要求医生每周有一天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并带来了原单位的培训资料,给医生讲课,“年轻人手术视频剪辑、查资料都会,但是需要推一把,形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