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旭教授专访丨推行肺癌质控及规范化诊疗,使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体系惠及更多患者发表时间:2024-11-08 11:15来源:中国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网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面对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严峻形势,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是肺癌防治的重点。为了加强我国肺癌领域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肺癌早筛、肺健康精准管理领域的水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面向肺癌领域相关科室医护工作者,开展了名为《肺癌省市标准化诊疗项目》的专项工作。 9月21日,项目“辽宁省肺癌质控及规范化诊疗”会议于沈阳盛大举办。在此次会议上,“辽宁省胸外科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项目”正式启动,并成立了首个辽宁省胸外科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专家组,为推动当地肺癌诊疗规范化、均质化管理作出了重要努力。 会议还发布了《辽宁省早中期原发性肺癌诊疗质控标准(2024年版)》,旨在使质控标准深入基层,实现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反哺县域的目标。 各位与会专家就肺癌早筛早诊、临床研究进展和规范化发展等多方向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期间,特邀辽宁省肿瘤医院刘宏旭教授接受访谈,分享2024年版质控标准的关键内容与亮点,展望辽宁省肺癌质控及规范化诊疗的实践成果。以下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问题1:国家为提高肺癌标准化诊疗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升肺癌的防治效果和诊疗质量,请您介绍一下辽宁省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刘宏旭教授:在辽宁省卫健委和辽宁省质控中心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多步骤、多层面、多学科的质控工作。 比如今天下午成立的辽宁省胸外科规范化诊疗质控专家组,就是针对我们胸外科医生治疗中面临的主要疾病肺癌。该专家组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在组织架构上的一次重要完善,更是推动医疗质控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迈出的坚实步伐。 此外,在辽宁省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中心的带动下,辽宁省癌症中心(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全省14个地市级医院组织了规范化诊疗巡讲。通过质控标准培训和典型病例展示,让肺癌质控标准能够被更多在肺癌领域深耕的同道理解、接受,并使他们的肺癌诊疗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诚挚地邀请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莅临我院,共同参与学习交流。专题会议、多学科诊疗(MDT)讨论会以及手术室内实地观摩学习等活动不仅全面开放,而且全程免费。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即将开展,即通过专家组的权威评判,对辽宁省胸外科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审核,以明确我们的质控基线。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内部,我们已先行开展了质控工作,并深刻意识到,即便是同一所医院内,诊疗实践的差异化也相当明显。为此我们不懈努力,致力于逐步缩小这种诊疗异质性,推动诊疗过程更加均质化、规范化。 当然,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覆盖全周期、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确保服务的连续性、系统性、公平性及可及性。最终目标是显著提升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问题2:作为《辽宁省早中期原发性肺癌诊疗质控标准(2024年版)》的主编,请您解读该标准的重要意义。 刘宏旭教授:实际上,国家已设立了质控标准,但这些标准目前仍偏于基础层面,未能全面覆盖所有需求。因此,为了在临床工作中向患者提供全周期、系统性的医疗服务,我们必须超越现有框架,构建更为完善的体系。针对肺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实现诊疗过程的规范化,还涵盖了预防策略的制定、肺癌知识的科普、治疗后的随访与康复指导,确保全链路、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基于此迫切需求,我们制定了《辽宁省早中期原发性肺癌诊疗质控标准》,并在2024年对其进行了更新。通过团队中内外科几十名青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国家及行业的最新标准精心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案头书。每当临床工作中遇到疑问或需要时,医生们可以随手翻阅,迅速获取实用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相信,这本质控标准的更新与应用,将极大地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加显著的健康福祉。 上一篇于占武教授专访
|